去年麥播基礎扎實,關鍵技術落實到位,目前小麥群體充足、墑情適宜,全市拔節期小麥一、二類苗占比偏高,是近年來較好的一年。4月初,我市普降中到大雨,對小麥生長發育非常有利,進一步奠定了夏糧豐產豐收基礎。現在距離麥收還有1個多月時間,小麥生產還面臨赤霉病、干熱風等多重風險,要立足抗災奪豐收,以“‘一噴三防’保粒重、適時澆水保灌漿、防災減損保豐收、及時收獲保歸倉”為重點,堅持不懈抓好后期管理,奮力奪取夏糧豐產豐收,F提出如下技術指導意見:一、一噴三防保粒重。今年我市小麥后期病蟲重點防控對象為赤霉病、白粉病、葉銹病、穗蚜等。據氣象部門預測,4月中下旬我市有2次降雨過程,與小麥抽穗揚花期高度吻合,小麥赤霉病發生流行的風險大。小麥赤霉病可防不可治,防治窗口期短,目前當務之急是抓住齊穗至揚花初期噴藥預防赤霉病。在選用藥劑時,應選擇內吸性、滲透性、耐雨水沖刷性較好和持效期較長的廣譜類殺菌劑,如咪鮮胺、丙硫菌唑、葉菌唑、氟環唑、氟唑菌酰羥胺、氰烯菌酯、戊唑醇、多菌靈及其復配制劑,結合一噴三防,可實施混合用藥,以預防小麥赤霉病為主,兼治銹病、白粉病、穗蚜等多種病蟲害。如施藥后3-6小時內遇雨,雨后應及時補噴。一噴三防,即一噴多防,既防病又治蟲、既抗干熱風又防早衰、既延長灌漿時間又提高灌漿強度,對增加粒重、提高單產、提升品質具有重要作用。小麥灌漿期要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,將殺菌劑、殺蟲劑、植物生長調節劑及葉面肥等,科學配伍、混合噴施,實現一噴多防。殺菌劑可選用三唑酮、烯唑醇、戊唑醇、已醇、丙環唑等;殺蟲劑可選用吡蟲琳、吡蚜酮、啶蟲胖、噻蟲嗪、味蟲胺、聯苯·味蟲胺、高效氯氟氰菊酯等;葉面肥可選用磷酸二氫鉀、氨基酸水溶肥等。一噴多防一定要做到選對藥、施對時、用對法,也就是根據不同地塊病蟲害發生情況選用適宜的農藥品種、根據生育期及時噴施農藥、噴施農藥方法要科學規范,以免影響防效。二、適時澆水保灌漿。農諺講:“灌漿有墑,籽飽穗方!毙←滈_花至成熟期適宜的水分供應,不僅能夠防止葉片早衰、保持根系活力,促進籽粒灌漿,而且能夠平抑地溫,預防干熱風和高溫熱害影響。因此,對土壤墑情不足、有水澆條件的麥田應在揚花后7-10天左右,酌情澆好灌漿水,促進灌漿,提高粒重。澆水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,選擇無風天氣進行澆水,無風快澆、有風停澆。切忌大水漫灌,澆后不使麥田形成積水。三、防災減損保豐收。麥倒一把草,谷倒一把糠。隨著小麥產量的提高,倒伏時有發生。今年我市部分麥田群體偏大,后期存在潛在倒伏危險,要避免在灌漿中后期或有大風的天氣前澆水,防止倒伏發生。一旦發生倒伏,不能盲目進地采取綁扶措施,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和不必要的人工投入。發生倒伏的麥田要加強病蟲害防治,同時視情況開展葉面噴肥,促進籽粒灌漿。收獲時要適當調整撥禾輪和割臺位置,確保收獲質量,****限度減輕因倒伏造成的減產。四、及時收獲保歸倉。麥熟一晌,蟲口奪糧。小麥成熟收獲時間短,極易發生不可預測的災害性天氣,必須搶抓時機,科學收獲。要指導農民在葉片枯黃、籽粒變成蠟質狀、籽粒干重達到****值的蠟熟末期及時收獲。優質小麥收獲前進行田間去雜,收獲時清凈收割機內的異品種籽粒,并按同一品種連續作業,防止機械混雜。收獲后單品種晾曬、單品種貯藏,保證優質小麥商品等級。農技人員要深入生產一線,面對面指導農民科學開展后期管理,同時通過開展技術培訓、發放明白紙、服務熱線、網絡、短信、微信等多種方法和形式,加大技術宣傳力度,提高關鍵技術知曉率和到位率。要充分發揮好各級各類小麥示范田和種糧大戶、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示范作用,帶動群眾落實后期麥田管理關鍵技術措施。(輝縣市農業農村局)
|